好氣又惹人愛憐的2歲兒

恭喜喔,你家寶寶滿二足歲了。這時,他已經可以穩當的走路、跑步、爬上爬下了,不需要父母的扶持就可以自由的活動。也比較會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與需求,父母較不需要用猜測的方式來理解孩子的行為表現。

不過,要先預告一下,滿二歲之後,孩子會逐漸進入不穩定的階段,也是俗稱的「風暴期」,這是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會明顯的表現出緊張、暴躁的情緒特質,和不合作的態度,親子間的衝突因而增加,因此,通常家有這年齡層的幼兒父母都會覺得相當辛苦與沮喪。

所以,父母親都需要以寬容與接納的心態來面對孩子,並運用親子相處的特有技巧處理幼兒的行為問題。

 當孩子說「不!」~幼兒的反抗期
 好不容易盼到了一個艷陽天,爸爸媽媽興沖沖地準備帶小乖去踏青,臨出門就碰到難題了,小乖硬是不肯穿球鞋,要穿涼鞋,折騰了好久,只好讓他穿上涼鞋,帶著球鞋上路。才走了一段路,小傢伙又為了沙子跑到鞋裡,刺到腳丫子而鬧起來,媽媽想幫他換鞋,他還是那句老話︰「不要﹗」

為反對而反對?
當孩子開始說「不」的時候,爸爸媽媽真是頭痛極了。許多人十分不解,為什麼原本乖巧的小寶貝,轉眼之間變成「為反對而反對」的激進份子?孩子似乎對任何事情都可能反抗,叫他吃飯,他說︰「不要﹗」;叫他睡覺,他說︰「不要﹗」;甚至把他心愛的玩具拿給他玩時,他也說︰「不要﹗」

出現這樣的行為,並不表示這個孩子特別怪異。「反抗」原本是兒童發展過程中常見的行為。一般人的印象裡只覺得青少年階段是表現反抗的典型時期,卻忽略了反抗期也有不同階段,而第一個階段正是一歲三個月到兩歲半之間。

嬰兒時期,孩子由父母擁抱著,彷彿是一體的,當他會走路、會用簡單言語表達時,自我意識逐漸產生,意識到「我是父母之外的獨立個體」,他需要用更多的行動來區隔自己,嘗試做一些不是父母要他做的事,此時,「不要」就成為孩子最直接有力的抗爭手段了。

邁向獨立的過程
對孩子而言,反抗期是孩子邁向獨立個體的重要時刻,他開始學習自己選擇、自己做決定,也奠定責任感;他必須試著瞭解和接受自己的決定,或是修正它。比如說︰你要求孩子把手洗乾淨,他不肯去,但隔了五分鐘,或許會發現他早在浴室裡玩水,樂不可支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一大堆「不要」時,爸爸媽媽得沈得住氣,千萬別把孩子的反應導向親子之間的權威爭奪戰;也切忌在孩子回頭選擇原本「不要」的事物時譏諷他︰「你不是不要嗎?」盡量想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甚麼,並且用簡單的話語或兩三種選擇的方式詢問他,就可以減少孩子說「不」的衝突。萬一遇到你必須堅持的事情(例如︰不能強取別人的玩具),則應以堅定平和的態度要求孩子,讓他知道並非事事都能順自己的心意。

去除權威,陪他前行
有時候,孩子口中說「不」,心裡其實並不清楚自己要甚麼,爸爸媽媽不妨以遊戲的心情,幫助孩子度過反抗期。
‧欲擒故縱:當孩子不要時,大人表現得不很在意,孩子就可能反過來表示「要」。
‧降低姿態:這個年齡的孩子頗有同情心,當你拜託他「幫助」,而不是斥責他時,他會為了解決你的困難而同意你要求的事。

反抗期就像毛毛蟲蛻變成蝴蝶一般,需要一些等待,一些掙扎,唯有去除權威爭奪之心,以協調取代輸贏,才能和孩子一起愉快前行,讓孩子順利找到他自己的春天。


東摸摸、西搞搞的探險家!

滿了2歲之後,孩子走得越來越好,自己玩的時間越來越長。這時,孩子凡事都喜歡自己來,很不喜歡你插手幫忙,別人說:「不要」,他就越要去試試看、做做看,常常搞的亂七八糟。

研究發現,在生命的頭三年,孩子不斷地透過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肢體動作,盡情探索周遭事物,來豐富他的感官與肢體經驗,並滿足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因此,面對這位製造混亂的小小探險家,請先不要生他的氣,因為這些看似搗蛋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學習的重要途徑。

也就是說,越喜歡動手動腳的孩子,代表著他有旺盛的學習能力,所以,請不要因為怕髒、怕麻煩或是怕有危險,就限制了孩子的探索行為,我們不如試著換個角度去看待,或是陪著他一起去探索,我們就會發現孩子是多麼努力地在學習。

 感覺統合,來自身體體驗!

「我曾遇過一個孩子,因為媽媽怕髒,所以在他學爬的階段,堅持不肯讓孩子落地爬。雖然孩子一樣地長大、一樣的學習跑跳,但卻造成前庭功能失調的問題--害怕別人碰觸,即使只是輕輕的。」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資深老師朱光娟老師曾說,「孩子需要一個空間,讓他可以很自在盡興地釋放內在能量,並同時學習平衡及協調身體的不同感官知覺」。

感覺統合是什麼?
所謂「感覺統合」,係指人在任何情境下,腦部透過各種感覺神經系統,來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在腦幹部位作適當的組織整合,加以統整後,做出適當的反應。例如我們一直習以為常的感覺:視、聽、觸、味、運動、平衡…等感官,都是在接收一連串訊息後,經過大腦的處理,才能做出適切的判斷與回應,而這樣過程與結果,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了!

提出感覺統合說的美國艾爾絲博士認為:七歲以前,是儲備感覺統合所需要的感官經驗的關鍵期。所以,孩子在這階段,若能透過適當的活動來獲得感覺運動的各種經驗,不但對於日後讀書、寫字等認知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對於保持孩子情緒穩定、培育社會適應能力,更是有明顯的效益。

所以,感覺刺激對於腦部發育而言,就如同食物對身體發育的重要性一般—-幼兒腦的成長,也需要豐富的感覺刺激不斷輸入。因此,孩子在七歲以前經常是動個不停,忙著尋找感覺刺激,這正是成長階段中的感覺運動發展期。我們可以隨著幼兒的發展階段,給予他適切的身體體驗,及早幫助孩子儲備各種感覺刺激,只要懂得利用家中隨手可得的設施,就能幫助孩子進行身體運動,進而促進感覺間的統合功能。

家長的及早關心,將能避免日後發生感覺統合失調問題的遺憾。

感覺通路有障礙,當然學不好!
大多數孩子的發展歷程,除了發展速率有個別差異外,大都是在相同的軌道上前進;但是,有些孩子因為偏離了軌道,導致在生活中遭受許多的困難,例如,有些孩子因觸覺通路有障礙,無法正確的解釋觸覺訊息,以致當他被別人輕輕碰觸時,就會誤解成別人在攻擊他。又例如有些孩子因前庭功能失調,常常出現摔跤跌傷的問題。

而這些導因於感覺通路不良、統合失調的行為困擾,若是沒能得到父母、老師、周圍親人的理解與接納,並給予及時的協助時,這些問題將隨著孩子一起成長,也讓這個飽受委屈的孩子,漸漸學會用與人疏離、逃避、拒絕的方式來應付環境。這麼一來,一連串的情緒、學習、行為、及人際上…的種種問題,也將隨之發酵而擴大。

感覺的美好,來自身體經驗!
因此,想培養孩子對身體正確的認識以及自信,並不只是教孩子唱唱「頭兒、肩膀、膝、腳、趾」的兒歌,會說出身體的各部位名稱而已。不論是翻身、爬行,還是奔跑、爬高,或是伸展和捲曲自己的軀幹,孩子都可以從變化中,感覺身體協調與平衡,同時也體驗身體所釋放出的能量。千萬不要因為怕髒、怕麻煩、危險,而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

七歲以前,是體驗各種感覺刺激的關鍵時期,幫助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可以藉由按摩、運動、遊戲,來獲得感知覺,更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身體概念,對於探索、操作、及生活技巧的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外,感官體驗良好的寶寶,更會有情緒穩定、笑口常開、易與人親近的特質唷!因此,請不要錯失為寶寶製造美好的身體經驗的最佳時期!

如何在孩子不同年齡時,製造各種不同的美好身體經驗?只要懂得掌握要點,每個孩子,都將有無限的可能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ygu6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