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1/11在粉絲頁分享的【學習障礙專題研究-ADHD課程分享】
沒錯~~接下來就是轉換小貝果作戰模式了
我一直知道陪伴ADHD孩子 是一條漫漫長路
我和peter也願意陪伴和支持
而 在好不容易等小蘋果穩定下來之後 緊接而來的是小貝果的挑戰
從小到大 小貝果除了情緒比小蘋果多以外 其他大部分是很穩定的
雖然也能感受到她的活動力非常旺盛 但都還能Hold住
而且開始上小班第一個月 從起床到出門 一步步她都能自己打理
上中班時 就可以自己削+切整個蘋果 洗碗也洗得很好
不得不說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性一級棒
這時候我跟peter壓根都不會覺得她會是ADHD的孩子
但也差不多是在中班的時候 情緒越來越多 表現也越來越激烈........
為了引導調整她的情緒 後來還給了她一個情緒角 帶著她學習面對與處理自己的情緒
在飛奇兒的體操課 從一歲十個月就開始上
中班之前 上課的表現都很好 上課規矩性和專注力也很高
但在中班之後 上課規矩性有慢慢下降的趨勢
在幼兒園 因為較著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多元化學習
除了帶她繪本共讀時比較容易感受她的分心外 平時對於學習專注力的部分感受不大
直到今年入學前的暑假進入正音班 模擬小一生活時
才真正有感覺小貝果學習時的專注力並不如想像中的好
漸漸的 開始覺得........怎麼隨著年齡的增長
小貝果生理發展和情緒/衝動控制 似乎沒有同步、而有分道揚鑣的趨勢
從中班觀察到大班 一直延續到小一
期間也有針對小貝果的情緒和衝動控制 介入一些行為策略和行為制約
只是 實施後的改善狀態一直是起起伏伏
而運動部分也是有持續 尤其是體操課 真該慶幸小貝果小時候就開始上課
不然我想她現在的"走鐘"狀態可能會更嚴重
入學前 我也有先跟老師聊過 決定給一點時間觀察她的變化
初步是先以在校的行為引導制約以及社團安排大量運動種類來協助
開學後一整週社團安排、在運動部分有嘻哈舞、足球、舞蹈、獨輪車
再加上週四不定時安排的晨間運動課、還有學校一週兩堂體育課
週末有固定一堂體操課和不定時的游泳課
光看就覺得應該消耗很多體力 但她竟然還是常常睡前說『我不累、不想睡、睡不著』
不然就是滾來滾去 真的很不易入睡
真的很納悶這小姑娘的電力到底從哪來的?
上小一之後的前十週學注音 拼音和寫注音實在有點慘不忍睹
不過因為曾經經歷過帶小蘋果寫字的衝突 所以面對剛學寫字這時期 我的內心已經強大很多
只是小貝果相較小蘋果 耐心度更低......所以也要用不一樣的方式引導(真的很腦力激盪啊!!)
目前引導寫字的方式 是從一排有點慘烈的字當中 選出她和我覺得最漂亮和最不漂亮的字
然後我們就各自選擇結果討論為甚麼覺得"漂亮/不漂亮"? 一起討論出共識
最漂亮的就大大誇獎 說『妳其實是可以寫到這麼棒的!!』
然後最不漂亮的請她自己擦掉重寫 希望能寫到跟她覺得最漂亮的字一樣
意外的 這個方法讓她願意多擦掉幾個比較醜的字 自己修改(我還阻止她不要改呢!!>"<)
少了情緒衝突 多了思考討論的過程和增加使她願意讓自己寫字寫更好的動機
撇開拼音寫字不說 我對於她寫文章字數的表現很滿意
總是可以寫很多話~~內心表達無限多
尤其常常收到她的創意畫作 超感動
然後 寫功課 看得出來是沒在看題目的
(親愛的小貝果...這個是要貼貼紙的啊!!而且就算用寫的也要分一下大小寫咩...)
還好有小蘋果當模範 所以小貝果有被潛移默化 至少知道下課後一定要先完成功課
然後從9月入學到11月中 將近兩個半月的時間
這期間一些大大小小的事
比如開學之後就有"女漢子"之稱 小貝果也曾自訴在班上跟男同學有一些肢體小衝突....
還有跟老師之間的密切聯繫 也蒐集了一些上課狀況
或許是在臨床看多了 就覺得有感受到異狀時 要及時處理
期間也有跟小貝果解釋和討論為何要帶她去看醫生? 解釋後她很能接受而不排斥
當然不是要給孩子病名化 只是若能察覺狀況、適時介入 對她也是可以有幫助的
最後決定安排看診 掛了台大林祥源醫師門診
林醫師是小蘋果最初看診的醫師 對我們家的狀況算是了解
中間因為林醫師出國進修 所以小蘋果轉給商志雍醫師看診了
(事隔一年多 想不到林醫師還記得小蘋果呢!!揪感心)
而在認識的學姊建議及多方考量之下
就決定把古靈精怪的小貝果交給林醫師處理囉!!
看診當天 我把平時蒐集的紀錄整理成兩張A4紙
跟小蘋果之前看診一樣 先由另一位醫師問診
接著再正式進入林醫師門診"詳談"和觀察小貝果行為
話說洋洋灑灑的兩張A4紙到底紀錄了甚麼呢??資料整理如下
♥媽媽的觀察
生活獨立性非常好、熱情積極
喜歡交朋友(但社交狀況優劣一半一半)
她體力超級無敵好(即使一大早起床 可以整天精力充沛 不用睡午覺.....)
是體覺型的孩子 肢體動作很多、也很大(動作永遠比嘴巴快)
有時候很生氣時會打自己(最近這一年出現頻率較頻繁)
衝動控制差、不能等待、愛講話
在意的事、會呈現高堅持度
不喜歡標籤....會自己拿剪刀剪掉>"<(褲子衣服不知剪破幾件了....)
在小型且競爭性較明顯的活動會展現低挫折耐受力(比如玩桌遊...會因為一時的挫折而有很大的情緒反應)
說話會跳躍、比如正在討論學校期中闖關.....卻忽然說『欸,有蜘蛛耶!』
親子共讀的專注力不佳、易分散
**在校導師上課狀況的觀察**
1. 上課時,經常在座位上手腳動來動去或身體扭動,上身趴在桌上但屁股離開座位。
2. 走過同學身旁時,經常會用手拉住別人或觸碰別人的身體、頭部;走路時經常撞倒同學的物品。
3. 坐不住。
4. 上課時發出聲音、唱歌。
5. 很大聲回答問題或複誦老師的話,過度有精神。
6. 在遊戲中因沒有遵守規則,被同學指正時,用大叫來表達自己。
7. 常常干擾周圍同學上課。
8. 容易分心。
9. 常常聽而不聞。
10. 常常忽略細節,在校寫作業粗心。
11. 對於多步驟的工作或活動沒有耐心,無法持久。
12. 對於讀題會擷取不同訊息(只讀到自己腦中的重點)
∮∮鋼琴老師∮∮
1.大家一起進行彈奏時,開始前提醒看老師,其他小朋友已經看這邊了她還在關注自己的事,要叫名字大聲點她才會回神
2.每個活動必須要刺激夠大,若只是單純的跟彈,容易分心,但若每次換新花招,例如讓孩子輪奏,她就會很開心,而且會講出來「好好玩喔!這個好好玩」
3.一個練習若反覆太多次,容易開始不專心
4.已經開始進行課程,還在找同學分享她覺得好玩的事,沒辦法立即跟上進度,要走到面前看著她,用眼神讓他知道現在要進行的活動
ps.針對這些狀況 老師是有處理 較多是“不用聲音”和“說理”方式提醒小貝果
讓她“看見”動作和神情 這樣直接的方式對小貝果比較有效果
@獨輪車教練
小貝果的優點是上課有規矩、會主動要求我協助以及預約教練幫她牽騎等…
很獨立、大膽、喜歡挑戰不會有挫折感
但上課比較無法静下來練習、總是一直叫我一直問問題
事實上她所問的問題都是我剛說過而已(因為很容易背對教練 所以也沒認真聽)
●●足球教練●●
上足球課除了比較容易分心
跟同學相處都很正常,大家都很喜歡她
舞蹈教練
1.注意力較不集中
2.身體不由自主的會亂動一下
★生態美勞老師★
很喜歡美勞,也很有創意喔!上課狀況非常好
很投入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在進行第一次的問診 有不少時間是小貝果跟醫師對話
沒錯!!!我也很訝異 發現小貝果的自覺能力真的很強
面對醫師的提問 可以侃侃而談的說出她在學校的狀況和困擾
雖然偶爾會答非所問 但大部分的回答與說話方式就像大人一樣
她知道有些不能做 可是她也說她真的控制不了自己
仔細想想 也或許一些不佳情緒其實是在表達她的無助
後來進到林醫師診間進行第二次會談
因為林醫師有看過小蘋果姐姐的經驗 所以能明顯看出姊妹差異與狀態
在觀察會談之後 加上我提供很足夠的訊息
林醫師當下就確診是ADHD 也進一步安排心理衡鑑
另外開診斷書以便學校介入輔導 也方便讓我帶小貝果去住家附近復健科安排職能治療
然後在會談最後 林醫師開口了 『建議小貝果用藥』
林醫師解釋 在小蘋果那時候、他並不會覺得小蘋果需要用藥
可是他看小貝果 除了小貝果表現程度較強烈以外
也有因為她已經有一些人際關係的狀況(問診中小貝果也有自己清楚表達對人際關係的困擾)
加上跟peter衝突很多 所以才提出來
林醫師對小貝果的形容是這麼說的
『她像一台跑車、但卻裝了腳踏車的煞車.......所以讓她沒辦法有適當的煞車,吃了藥、就是幫她煞車系統升級,然後再透過外在協助,希望能幫她調整到剛剛好的剎車緊度』
接著林醫師也詳細說明藥物的使用與調整方式、以及副作用的情形觀察
雖然大家都對藥物有很多誤解 但適當使用對孩子是有幫助的
目前開利他能 是安全的也不會對腦部造成傷害(利他能v.s.安非他命 = 貓v.s.老虎)
可從最低劑量1/4顆開始使用 依孩子反應和副作用調整藥物劑量
可視情況彈性給藥(比如有上課時才吃、週末或暑假可以不用服藥)
服藥後20到30分鐘開始有作用 大概可以持續4個小時 若有副作用5~6小時就會緩解
希望在用藥過程 適當介入其他治療 也能對她更有幫助
慢慢穩定之後 是有機會可以停藥的
是說 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和產生的副作用大不同
常見副作用是食慾不佳或睡不著、少部分會心悸或腸胃不適(這大都是在較高劑量才可能產生)
所以藥物劑量的調整可從1/4→1/2→3/4→1顆來調整(依照孩子對藥物的反應和副作用的程度)
所以林醫師也就小貝果的狀況
預測 若早上吃藥 可能中午會食慾不佳 那可以利用晚上和宵夜幫忙補回營養
若中午睡不著 也沒關係 讓她安靜休息也好
當然有其他不適用藥物的狀況(比如孩子變得愛哭或躁動) 就要停藥或換藥
我承認 在聽到林醫師建議小貝果用藥時
當下眼淚都泛眼眶了 我能接受小貝果是ADHD的孩子
畢竟經過小貝果發生那麼多狀況 幾經掙扎和心理建設 我內心早就大致有底
但她的狀況到需藥使用藥物輔助 卻是始料未及的
轉念一想 我都介入那麼多方式 她卻還是起起伏伏
沒辦法像小蘋果一樣緩慢而穩定的改善
可見要嘛是我的介入策略不正確、不然就是介入真的不夠力還需要藥物的輔助
想了一會 也讓林醫師跟小貝果解釋
在小貝果也同意之下 我們決定邁入用藥輔助期
剛好 研究所的學習障礙專題也正在討論ADHD這領域
老師分享影片 讓我看了心有戚戚焉 也哭了(媽媽心這陣子很脆弱)
但也更清楚知道吃利他能 其實不是治療
而是一種額外的輔助
能幫助孩子在更穩定的狀態下 給孩子適當的策略 讓孩子內化成適當行為
這對她來說反而是一種助力
所以針對小貝果的狀況 我會努力在藥物輔助介入之下
想辦法利用更多外力方式來幫助她
只要能對她好 就先一步一步慢慢來 我會耐心帶著小貝果一起長大
除了安排職能治療之外
也開始認真的跑學校圖書館 找一些論文研究參考注意力訓練或自我教導策略部分
ps.真的很久沒去圖書館 現在再走進去聞到那股書香味 還真令人懷念
當然運動更不可少 我們都會讓小貝果再繼續下去的........
#關於小貝果用藥記錄--
【小貝果】ADHD x 用藥輔助觀察紀錄分享(親師醫三方合作諮詢重點紀錄)
#關於小貝果介入職能治療記錄--
【小貝果】職能治療開跑 x 被書海淹沒。職能治療紀錄part1。
★關於小蘋果的ADHD(20180415新增智能資優鑑定複選結果) - https://goo.gl/S1yQ34